牛圈边上的支委会
得荣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,地处川滇藏交界,县域总面积2916平方公里。20世纪30年代中期,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途中,这座边陲小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。
1936年5月,红二军团在贺龙、任弼时的率领下,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,渡过金沙江,翻越扎纳亚山口,到达得荣县境内。此时,作为后卫部队的红二军团二连已断粮几日,沿途战士们只能将野菜、野草熬成又苦又涩的菜汤充饥,多数战士浑身浮肿,掉队的同志越来越多,饥饿把全连带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。
“为了革命,为了胜利,忍着饥饿,继续前进!”这是战士们的口号,能走的病号坚持着,不能走的由别人扶着走,大家都寄希望于得荣县城的补给。
谁料抵达得荣县城才发现,这里只有几座荒废的房子,战士们找遍了整个县城,一粒粮食都没找到。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,战士们十分失望,连长张先云和连指导员钱治安心急如焚。这时,一名战士兴冲冲地从一个牛圈里跑出来报告:发现了一大缸青稞。
战士正要拿铁锹挖出青稞,钱治安连忙制止:“先别慌,别忘了遵守群众纪律,不能随便动老百姓的东西!”这时,有些战士窃窃私语:“可是咱们已经没粮了,不能眼睁睁看大伙儿饿死呀!”
沉默良久,钱治安终于说:“我看,还是开个支委会讨论一下吧!”于是,一次紧急的党支部委员会,就在牛圈旁召开了。
听说有了粮食,大家都眉开眼笑,可是指导员把群众纪律一讲,却又沉思起来。一边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铁的纪律,一边是饥肠辘辘、伤势严重随时可能会牺牲的红军战友。
经过讨论,同志们达成共识:在当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粮食应该要,但群众纪律也必须遵守。为此,支委会以民主举手的方式,通过了以白洋购买粮食的决定。
于是,大家动手把埋在地下的四百来斤青稞挖了出来。有了粮,伤员就有救了,全连就有救了。战士们个个笑逐颜开,荒凉、冷清的得荣也显得有了生气。清点了人数以后,支委会决定:伤员每人分八小碗,一般战士每人分五小碗,干部每人分三小碗。如此,在挎包里休息了好几天的小粮袋,又被战士们挎上了肩头。
在埋下白洋时,钱治安让文书写了一张纸条。大意是:老乡,实在对不起,我们挖了您的青稞。现将青稞折合五十块白洋留给您,请收下。落款: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二连全体。
五十块白洋用蓝布包了两层,然后把纸条端正地贴在上面,再往缸里放。临掩土了,战士们怕五十块不够,又添了十二块云南银币。最终,缸被完整无损地重新埋好,至此,大家心中的重负才得以放下。